荃灣區七位高中及大專生自發推動社區共融計劃獲YMCA「青年理想實踐基金」全額資助促進社區理解與尊重肢體傷殘人士
- KS Media HK

- 9月1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在當前社會中,許多年輕人因缺乏資源而無法將自己的夢想付諸實行。為了支持這些充滿潛力
的青年,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青年理想實踐基金」(下簡稱「基金」),旨在
提供機會及資助予有志向、有理想的青年,實現自己對社會服務中的理想行動。七位高中生及
大專生(下稱核心義工小隊)成功透過「基金」獲得資助港幣兩萬元,於今年1月至8月期間
推動名為《荃體共融 「輪」到你講》的行動,他們通過各類體驗活動,讓中、小學生及青年
參加者深入了解肢體傷殘人士的生活需求。活動包括認識肢體傷殘人士的工作坊、社區考察及
真人圖書館等,目的是尋找社區內極需改善的無障礙設施,並通過收集意見撰寫建議書,向荃
灣區議會發聲。
核心義工小隊以「輪椅」為主題貫穿整個計劃,讓中、小學生及青年參加者坐著輪椅到荃灣區
內不同地方進行體驗活動,例如公園、商場、天橋、地面等,從而體會輪椅使用者日常面對的
困難。同時,核心義工小隊透過兩次社區考察活動,與參加者一同尋找社區內需改善或缺乏的
無障礙設施,讓他們對荃灣區的無障礙設施有更切身的體驗,並在活動後收集他們對社區無障
礙設施的建議,為社區中的弱勢社群發聲。
香港樹仁大學二年級生林詠恩(Venus)和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中六級生吳柏軒
(Bosco),是策劃《荃體共融 「輪」到你講》的靈魂人物。Venus表示:「這次計劃的活動
意義非凡,能夠匯聚來自不同地區的參加者,透過實際體驗去了解肢體殘障人士的生活。」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小朋友確切體會到輪椅使用者面對的困難——參加的小朋友起初覺得坐輪
椅「很新奇有趣好玩」,直到坐輪椅購物時發現在狹窄的貨架通道中難以通行、在人多的地方
視線受阻、拿取貨品時會受到輪椅高度限制等,發現輪椅人士在生活日常存在很多挑戰。
核心義工小隊8月17日於荃灣綠楊新邨舉辦名為《荃體共融 「輪」到你講》成果展覽。活動當
日邀請了兩位肢體傷殘人士教授輪椅籃球體驗活動和分享使用社區設施上的困難之處,盼讓公
眾感受到肢體傷殘人士也有無限潛能,以及對社區無障礙設施的關注。Bosco表示:「這次成
果分享讓我們能夠向大眾分享過去大半年的經歷,透過這個計劃,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期待
能向區議會反映殘疾人士的心聲。此外,不少街坊都有在經過時停下來看展板,令我能為荃
灣區服務而倍感自豪。」
今次成果展覽的其中一個亮點,是由肢體傷殘人士擔任教練,教授輪椅籃球體驗。事實上,要
肢體傷殘人士發揮所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團隊安排特別指定路線,並加入「雪糕筒」作
為障礙,加深難度,以讓公眾人士親身體驗肢體傷殘人士平日所面對的困難之處,最終亦圓滿
地完成了一場難忘的輪椅籃球體驗。
今次活動中,肢體傷殘人士楊國富(Jason)是因小兒麻痺症而導致左腳失去活動能力,年輕
時活動主要依賴拐杖,隨著年紀漸長需要開始使用輪椅而面臨不少新挑戰。但接觸到輪椅籃球
讓他發現了新的興趣和可能性,也代表了他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適應能力。核心義工小隊亦希
望從行動中帶出:每人生而平等,無論是殘疾人士還是健全人士,社區設施都是我們必須重視
的重要事項。
核心義工小隊現正撰寫建議書並將會提交荃灣區議會,將重點提出三項改善方案,包括:改善
公園無障礙洗手間的標誌、門重及鏡子角度;調整天橋升降機的關門速度及加裝提示音;以及
增設體育館洗手間指示牌並改裝自動門。期望以提升設施的便利與安全性,共建共融社區。
核心義工小隊希望未來能繼續舉辦這類活動,讓更多市民了解肢體傷殘人士的生活,推動社會
的共融。「全賴YMCA青年理想實踐基金的資助,讓我們實踐計劃,提高社區的共融意識,呼
籲公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盡自己的一份綿力,向傷健人士伸出援手。」
YMCA「青年理想實踐基金」歡迎18至35歲的青年以個人或小組(2至4人)形式申請,每
宗資助上限為港幣五萬元(以實報實銷形式發放資助),資助為期最長12個月的項目。每年
分兩期接受申請,申請期開始前YMCA會舉辦工作坊暨簡介會,讓有意申請的青年學習策劃、領導、執行及資源控制等技能,以及詳細了解本基金的內容和申請流程。
2026年的申請截止日期分別為1月15日(第一期申請)及7月15日(第二期申請)。工作坊暨
簡介會將於2025年11月8日及2026年5至月期間舉行。有意了解更多的青年,歡迎先填妥網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