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中心九月精彩活動一覽
- KS Media HK

- 8月27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轉角:」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呈獻「轉角:未來想像學堂論壇」及「藝述更新」閉幕慶典暨「有樂社區生活節」
余加希個展《日常迴響:於確定與不確定之間》展開共鳴旅程
《觀賞者》展覽將藝術融入科技 展現人機共創科技未來感藝術
HKAC Creators For Tomorrow將舉行兩場藝術家座談會 探討當下最切身的議題

香港藝術中心一直致力於透過多元合作,將藝術融入大眾生活,並推動跨界藝術的參與。在九月初,由市區更新基金贊助的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轉角:」將推出重點節目「轉角: 未來想像學堂論壇」。論壇以「未來想像學堂論壇:重新想像城市未來」為主題,集結本地及海外城市規劃、建築、藝術、社區設計等多位國際級的掌陀人物及領軍專家參與。緊隨其後亦有,「轉角:藝述更新」閉幕慶典暨「轉角:有樂社區生活節」,結合與整個社區藝術項目相關的展覽、工作坊及社區體驗,促進跨界交流,推動大角咀成為區內以至全港市區更新及社區創新的典範。
同時,由香港藝術學院校友兼本地視覺藝術家余加希主導的個展《日常迴響:於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現於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學院藝廊舉行。展覽融合傳統攝影與新媒體技術,呈現一系列探索城市記憶與感知轉化的實驗性裝置作品。
此外,《觀賞者》互動展覽結合了藝術與科技。透過演算法,觀眾的臉部影像將與藝術家許方華的臉龐融合,並生成獨特的「肖像風景」,現場由機械手臂實時繪製的「肖像風景」,模糊觀眾與創作者的界線,展現數位時代下的集體身份認同。同時,四天的工作坊讓大家更深入體驗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親自設計製作簡單繪圖機械人。
同期,承接HKAC CREATORS FOR TOMORROW 支援年青藝術家的宗旨,CONVERSATION FOR TOMORROW 提供一個對談平台,邀請不同專業的藝術家齊聚一堂,探討最切身的議題——從創作與科技、職業持續性到社會資源。此兩場座談會系列透過多角度交流,串連世代視角,勾勒未來的共同方向。
公共藝術
「轉角:」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轉角:未來想像學堂論壇」及「藝述更新」閉幕慶典暨「轉角:有樂社區生活節」

「轉角: 未來想像學堂論壇」日期: 2025年9月5日時間: 上午9時半至下午5時半地點: 香港逸東酒店地址: 香港九龍彌敦道380號
「轉角:藝述更新」閉幕禮
日期: 2025年9月6日時間: 下午4時至4時半地點: 城市生活所地址: 奧海城2期露天廣場(近Namco)
「轉角:有樂社區生活節」
日期: 2025年9月6日時間: 上午10時半至下午6時地點: 城市生活所地址: 奧海城2期露天廣場(近Namco)
由市區更新基金贊助的公共及社區藝術項目「轉角:」重點節目「轉角: 未來想像學堂論壇」將於2025年9月5日假香港逸東酒店舉行,論壇以「未來想像學堂論壇:重新想像城市未來」為主題,集結本地及海外城市規劃、建築、藝術、社區設計等多位國際級的掌陀人物及領軍專家參與,透過專題論壇、座談會及圓桌討論,分享城市更新的前瞻視野與實踐經驗。緊隨其後,「轉角:藝述更新」閉幕慶典暨「轉角:有樂社區生活節」亦謹訂於2025年9月6日, 項目位於奧海城2期露天廣場(近Namco)的文化地標《城市生活所》盛大舉行,結合與整個社區藝術項目相關的展覽、工作坊及社區體驗,促進跨界交流,推動大角咀成為區內以至全港市區更新及社區創新的典範。
香港藝術學院
日常的詩意變奏:余加希個展《日常迴響:於確定與不確定之間》

日期:即日起至2025年9月22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十樓香港藝術學院藝廊
由香港藝術學院校友兼本地視覺藝術家余加希主導的個展《日常迴響:於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現於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學院藝廊舉行。展覽融合傳統攝影與新媒體技術,呈現一系列探索城市記憶與感知轉化的實驗性裝置作品。
展覽涵蓋黑白針孔攝影、AI 生成圖像、光雕浮雕(Lithophanes)及 3D 列印雕塑等多種媒介。余氏運用針孔攝影捕捉歷史場景,並透過AI圖像重組技術,轉化為可觸感知的立體作品,讓觀者在光與影、記憶與重構之間展開詩性對話,穿梭於「確定」與「不確定」的界域。
藝術家: 余加希
跨界別藝術
《觀賞者》互動展覽

展覽日期:2025年9月3日至9月17日
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8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地下大堂
工作坊日期:2025年9月6至7日,13至14日
時間: 9月6至7日(中午12時至12時45分/下午1至1時45分/下午2時至2時45分)、9月13至14日(3時半至4時15分/下午4時30分至5時15分)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3樓及4樓中庭
費用:免費
《觀賞者》是一場結合藝術與科技的互動展覽。透過演算法,觀眾的臉部影像將與藝術家許方華的臉龐融合,並生成獨特的「肖像風景」。現場由機械手臂實時繪製的「肖像風景」,模糊觀眾與創作者的界線,展現數位時代下的集體身份認同。
為配合展覽,一連兩個週末將有「機轉線流」工作坊,參加者可體驗藝術與科技的創新融合,親自設計製作簡單繪圖機械人。
藝術家: 許方華
視覺藝術
HKAC Creators For Tomorrow
藝術家對談

日期:2025年9月13
時間:
第一場: 下午2時至3時半
第二場: 下午4時至6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低層地庫麥高利小劇場
費用:免費
第一場 - 藝術家是如何煉成?
藝術家的每一天都很忙碌:構思創作、反覆嘗試、搜集資料、尋找場地、爭取合作機會、撰寫建議書……除了創作本身的考驗,如何平衡創作以外的事務同樣不可忽視。本地雖有各式各樣的藝術家支援平臺,但藝術家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不同的資源配套如何影響年輕藝術家的成長與發展?年輕藝術家可以如何裝備自己,才能把握突如其來的機遇?
在這場分享中,資深策展人方敏兒將會帶領三位年青藝術家深入討論上述問題,並以親身經驗深入解構年青藝術家現正面對的境況!無論你是在創作路上奮鬥的同路人,抑或正準備踏上旅程的新苗,都能在這場對談中獲得啟發與方向。
分享藝術家包括:方韻芝、黎倩華(阿步)名及劉杭霖
第二場 - 聲波:穿梭空氣與編碼之間
聲音是當代藝術中的常見元素:有時為無共通語言的對象代言,有時塑造一場虛擬景觀,有時以音調傳承歷史。隨著生成式技術的日漸成熟,聲音藝術的可能性持續擴展。年輕藝術家如何看待聲音藝術的最新趨勢?生成式技術的運用如何開啟新的可能性?它對聲音藝術的影響是否與其他藝術媒介相同?香港中文大學的梁學彬教授將帶領王嘉淳、葉若曦與 陳朗丰展開對談。到底對聲音運用的不同視角可以激盪出怎樣的對話?
分享藝術家包括:陳朗丰、葉若㬢及王嘉淳
關於香港藝術中心 ── 藝術就是熱誠.藝術就是生活.藝術就是普及
自1977年成立以來,香港藝術中心一直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及藝術教育,在積極培育藝術家的同時,努力將藝術引進大眾的生活。中心相信藝術能夠改變生命,在過往四十多年來,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影像與媒體藝術、動漫、公共藝術、藝術教育、講座論壇、藝術節及社區藝術項目,把創意藝術與大眾聯繫起來,以激發本地和國際藝壇創意為使命。中心的四大策略領域包括帶領藝術項目、培育新生代、優質藝術教育及以灣仔為策略據點——多功能藝術大樓創造多功能的展覽空間,以對應各種藝術形式和風格。
香港藝術中心積極將藝術引進生活,讓大眾不單單可以作為藝術節目的觀眾、更可以成為藝術家、甚或藝術贊助者,讓生活與藝術緊扣。讓我們一同擁抱「藝術就是熱誠.藝術就是生活.藝術就是普及」的信念,努力前行。
官方網站: hkac.org.hk | Facebook: Hong Kong Arts Centre |
Instagram: @hongkongartscentre





留言